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TAGS
咸宁名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医风采 > 十大名医 > 咸宁市首届十大名中医

沈初华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3-10

沈初华,男,1953年出生,崇阳县港口乡塘口村卫生室负责人。1968年在苏塘卫生院培训一年, 1969年在高枧乡双港村卫生室工作, 1970年移民至港口乡塘口村,同年在塘口村卫生室上班至今。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乡村群众预防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将他的先进事迹介绍如下:

一、不辱使命,立志乡村医卫事业

七十年代初期,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沈初华同志就是那时由塘口村群众一致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走上赤脚医生工作岗位的。塘口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传染病流行时,更难对付。那两年光乙型脑炎就出现了三十多例,一部分人至今还留下后遗症。但医学基础不牢的他要独自挑起全村医卫工作的重担,他顾虑重重,彻夜难眠,的确有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作出决断,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不辱使命,毅然走上新的岗位。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求教四方名医高师,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3年,几番拼搏的沈初华取得了县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坚,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沈初华坚守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安危,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四十年啊 !

二、立足长远,努力做好预防基础工作

1 、认真做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沈初华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沈初华为此付得有心血,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70年代至 80年代,疟疾流行,为了控制和预防疟疾,他将抗疟药亲自送到病人手中,然后看服到口,服了再走,通过努力,疟疾病象全省一样被控制下来了,二十多年来塘口村从未发生过疟疾病人。 2001年,乡村开展儿童免疫,一些村民不肯让自己的小孩接种疫苗,三番五次登门做工作,一开始,一些村民态度生硬,说他们的孩子就是病了或死了也不怪政府,不怪你沈医师,甚至承诺以签字画押,沈初华当然不肯这么做,他一边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一边请来卫生院的同志从旁规劝,施压,可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些村民最终同意让小孩接种。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沈初华同志认真负责。特别是 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沈初华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 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沈初华消瘦了,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为此,塘口村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沈初华当然受到表彰。在 2006年,我乡小东港村发生 20多起结核病人时,他大感震惊,他立即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并作了详细的登记。 2006年以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 5至 6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每年都有 1— 4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塘口村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沈初华同志抓防疫工作称得上常年不懈,高度认真,历年历次的疫情报表,疫苗接种情况,他总是按时按要求呈报,从不缺漏和迟到。塘口村历年的建卡率,人卡符合率最高,沈初华用辛劳换回了塘口村的美誉,村民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各种疾病、传染病大大减少,有的已绝迹。


2 、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塘口村卫生室原设在自己家中,由于房屋面积小、环境条件差,加上道路不好走,村民就医不便。 2010年沈初华下决心改善医疗环境,他抓住新医改政策,配合卫生院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将卫生室迁到村中心地域。环境大大改善,面积也成倍扩大,有五室一房 300平方米,新添制了中西药架、药柜、还专门设立了档案柜,规范了各类报表、文件、卡证及帐务管理。方便随时查阅。添制了紫外线灯、冰柜等消毒设施,在历次卫生查检中均符合标准要求。


三、治病救人,情系乡村千家万户

四十余年来,沈初华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得群众的赞誉,而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他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呕心沥血为群众服务的忘我的精神。提起他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干部群众如数家珍,至今难忘: 1998年冬季的一天,本村三组 50多岁的刘秀英在提开水壶时不慎跌倒,滚烫的开水从她的胸口一直烫到膝部,惨不忍睹,送到崇阳县医院因交不起每天三百多元的医疗、住院费用,不得不转回村卫生室治疗,患者家属抱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可沈初华持的是千方百计治愈的决心。他不顾风寒雨猛,每天泥一脚水一脚赶到卫生室,为患者洗溃换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他用食油涂在纸上,再衬上薄膜,隔在患者肉体与被子之间,既防伤处感染,又保温暖。患者疼痛叫喊时,他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身边,细心地涂抹止痛膏以减轻其痛苦。经过 30多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了,沈初华及患者亲属都露出了笑容。亲属们感激地说,在大医院治,不知要花多少费用,我们治不起,只怕命难保,感 谢沈医师救命之恩,而且只收了药物成本费,真是个大好人啊。 2004年底,七组村民彭某因失火,右大腿被烧见骨头,在崇阳县中医院的治疗花去了 3万元,也是钱空债累,只能回家治疗。沈初华同志为其换药护理长达 14个多月,天天上门从不间断,同样免收各种费用,仅按调价计算的几千元药费,沈初华也是至今还垫着。


塘口村人家大多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沈初华熟知村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他奉告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自愿给与赊垫,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近万元。沈初华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师,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他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罗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对常人而言,这是较难做到的。


沈初华的勤奋敬业不仅大大改善了塘口村的医疗环境,而且,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四十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去年春节,村民给卫生室送来一副春联:“提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发自干部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干部群众对沈初华同志的无声赞誉。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安排医托,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甚至连有些正规医院也千方百计变换手法,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赚黑心钱。沈初华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三十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卫生院配送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地、市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沈初华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虽已年近花甲,仍然在岗位上奋斗不止,他有一个长远打算,要努力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求,添制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并着手培养接力人,逐步接替他的工作,为塘口村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本文链接:./t20140310_2270753.shtml
相关阅读
医疗动态 更多>>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结石并发急性肾
·隐瞒在工作中受伤事实欺诈骗保 咸安区一患
·赤壁成功开展首台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通城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开展健康科普公益诊疗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 为患者取“石
·通城县人民医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咸宁市中心医院举行“全国爱肝日”活动 专
·心血管内科案例荣获十大杰出案例 第五届改
  • 名医推荐
    咸宁日报简介香城都市报简介咸宁新闻网简介咸宁政务网简介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统一上网工程法律顾问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税务登记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授权声明 -- 银行账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2005-2006 xnnews.com.cn 鄂ICP备06018974号 网站邮箱:xnnews@163.com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0715-8128121 网站技术服务QQ:492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