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TAGS
咸宁名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专题 > 医疗资讯

中国医药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2-01

“从模仿创新走向原始创新,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11月30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创新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我国创新药数量迎来快速增长,但在原创新药方面仍存在新靶点少等问题,亟待开展源头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表示,国外咨询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药行业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指标上位居全球“第二梯队”,多个国产创新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与会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医药产业原创性成果占比在逐渐增大,但仍需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实现从仿制跟踪到源头创新转变的瓶颈问题。

颠覆传统,药物创新开启新时代

“核酸药物开启了创新药物的新时代。”张礼和表示,过去的药物研发大多以体内的蛋白为靶点,但是,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编码蛋白,所有蛋白中与疾病相关的很少,因此,相应的蛋白靶点并不多。

核酸药物则不同,它的有效物质由核苷酸片段构成,作用的靶点是基因序列。从机理的源头上就颠覆了传统药物的靶点受限问题。“不止如此,核酸药物研发周期短,安全性强,成功率也更高。”张礼和说,这些特点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赛道、全新的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助力颠覆了医药开发的传统模式。人工智能赋能之前,主流药物开发流程要通过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优化、临床试验等多个步骤,成本高、风险大。人工智能赋能之后,信息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通过大数据、模型、算力等精确筛选、推演、迭代,可实现靶点发现、蛋白质重构合成以及药物预测等。

陈志南表示,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也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

可见,无论成药机理还是研发技术,都在助力创新药物研发不断颠覆传统,开启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生物学家、医学家所说的靶点和药学家说的靶点有所不同。”张礼和说,前者是潜在的靶点,而后者是能够用于药物筛选的靶点。

在药物开发的历史中,有很多潜在靶点曾被认为不可能成药。比如核酸药物,之前认为核苷酸无法透过细胞膜、容易断裂,这些都使它不可能成为药物。“新冠疫情之后,新冠疫苗很快研发出来。”张礼和说,这是基于研发团队在过去的十几年来一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包括通过各种创新促成核酸具备被吸收、能代谢、更安全等成药特点。

“中国的新药源头创新、核心技术开发研究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吸取经验。”张礼和表示,源头创新需要对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持续钻研,在理论证明的基础上进行瓶颈技术的突破,把原创理论中的潜在靶点变成药物靶点,再进行成药性的技术创新,进而助力原创药的落地。

我国药物研发团队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我们研发的‘药物数字人’可以用于药物、器械的临床试验,以替代真实的患者。”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院长吴松介绍,团队融合了数学、计算机、临床医学、药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研发出的数字人系统能够模拟吃下去药物之后的感受变化,以及血液、尿液指标等的变化,进一步修正了过去主观描述、问答等带来的偏差,可提高新药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正在深度融入医药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孙咸泽表示,“人工智能+药物创新”已经成为新趋势,变革性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在不断出现,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医药产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张佳星

本文链接:./t20231201_3381016.shtml
相关阅读
医疗动态 更多>>
·持续优化健康服务 咸宁市疾控中心健康管理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与咸安妇幼保健院启动常态
·咸宁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入选“全国ACS患者
·咸安区妇幼保健院举办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培训
·武大中南医院咸宁医院组织开展急救知识与技
·咸宁 市中心医院引进IOE技术 破解吞咽障碍
·湖北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正式
·省妇幼保健院专家赴赤壁开展专项帮扶活动
  • 名医推荐
    咸宁日报简介香城都市报简介咸宁新闻网简介咸宁政务网简介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统一上网工程法律顾问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税务登记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授权声明 -- 银行账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2005-2006 xnnews.com.cn 鄂ICP备06018974号 网站邮箱:xnnews@163.com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0715-8128121 网站技术服务QQ:492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