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闭幕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为中医药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明确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指针。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要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势”,谋求中医药发展的“大事”,受到与会代表欢迎。在学习贯彻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我们认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势”需要顺应国家需求,中医药发展的“大事”需要提前筹划,而二者的关键是中医药人要自信自强。
坚持自信谋“大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此进程中,中医药人要顺应大趋势,彰显自信,做出行业的贡献,进而谋取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势”。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个资源的论述肯定了中医药人近些年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源于正是源于自信,通过自信获取“他信”,进而科学谋划中医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获取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的“大势”。
坚持自强谋“大事”
着眼大事,就要把握中医药发展历史方向。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发展有过挫折,出现过杂音,这些并没有阻挡住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步伐。纵观中医发展史,名医名家都是在特定的年代中出现,同人类社会发展一样呈现出螺旋式的进步。
根据“大势”,自强不息,才能谋求行业发展的大事,才能正确应对不和谐的声音。
如何正确应对,首先需要认清自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在具体执行中,要顺利度过四个时期,只有通过自强。
近些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中医与中药、理论与应用的协调发,以屠呦呦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科研人员及科研成果被社会广泛认可。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顺应“大势”,通过科研、学术、临床,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医改总体目标,努力发挥中医药作用,才能谋取“大事”。
“十二五”进入了攻坚期,我院坚持“引领、攻坚、整合、转化”工作思路,以政策、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点和抓手,开展中医药战略研究,完善医教研科研体系、人才培育体系,转化应用体系,才能获取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巩固“国家队”的地位。 |